Art Together
  • 最新消息
  • 藝術項目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加入我們
  • 中文︱EN
  • 最新消息
  • 藝術項目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加入我們
  • 中文︱EN
​第十三屆校園藝術大使計劃 - 《土地「供」》
圖片
活動日期:1/4(四), 3/4(六)或 4/4(日)
近年日本和台灣興起「半農半X」的概念,即一邊務農,一邊做自己原來的工作,讓都市人回歸自然,重新思考城鄉發展與永續生活的可能性。

此計劃希望擴闊學生對生活的想像,藝術同樣是開拓想像的方式。本計劃除了在學習過程中認識本地農業外,導師將會帶領學生認識香港鄉郊環境,利用本地農產品進行創作。讓學生了解得來不易的食物,鼓勵他們思考發展與保育兩者的關係,及如何從中取得平衡。

全網上授課課程簡介
網上授課將分為兩節,第一節為課程簡介及有關主題介紹,第二節為網上藝術工作坊。

​參與學生人數:250人(分為4組,每組約63人)
圖片
1. 第一節網上授課:​ 
課程簡介及有關主題介紹


日期:1/4/2021 (四)
活動內容:
​使用Zoom/FacebookLive進行網上授課,簡介課程內容,有關主題介 紹,使同學有初步認識。
圖片
2. 第二節網上授課: 
網上藝術工作坊—《在地取材》

日期:3/4(六)或 4/4(日)
​活動內容:
​利用 Zoom 進行網上授課,每組學生分別在不同日子進行授課 。
第一節網上授課
  • Land Art及課程内容簡介
內容:認識香港本地農產品供應鏈,由農地出發至銷售商鋪,讓學生了解本地農業的發展情況​​

  • 平面創作:《畫線練習》​
內容:教導學生只利用線條繪畫,繪畫對象為學生自己選購的本地農產品,訓練學生的觀察及想像能力,同時,加深他們對本地農產品的認識。

負責導師:余榮基
第二節網上授課
  • 《畫線練習》作品共賞​
  • 立體創作:《接地氣》
內容:利用香港本地出產的薑進行創作:一邊學習製作生薑檸檬,一邊觀察薑的形態。完成後,在玻璃樽上進行繪畫及繪製「招紙」。

部分學生作品:
  • 立體創作:《「漬」物雕塑家》
發揮大家對土地生態的認知及想像力,將本地出產的紅蘿蔔/甘荀雕刻成一些不同的生物形狀,使其成為在砧板上的一幅「生態拼圖」,其後並讓它們浸泡在米醋中,做成可以食用的「生態漬物」。

負責導師:吳家俊

部分學生作品:​

  • 感受分享及反思
內容:學生將一起分享進行創作時的感受和反思。

​負責導師:
圖片
陳佩玲
畢業於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文學士(純藝術)。現居香港,工作室在牛棚藝術村內。作品以裝置、攝影、繪畫等多媒介來創作,多以日常生活體驗與想像為題,表達自身、城市及自然三者之關係。近年以古老的顯影方法(藍曬印相法),利用陽光和時間創作,把城市風景再次構想。其作品曾於巴黎、韓國、香港、澳門及北京等地展出,作品部份被私人收藏。 
圖片
吳家俊
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作品多以雕塑或裝置的方式,呈現現成物的重塑再造,並藉著動手實踐回應空間與物件的本質。他曾參與校園計劃包括「社區傢俬—公共廢物再造計劃」(1a空間,2011年)及「年度藝術家駐校計劃」(香港兆基創意書院,2015年),帶領學生深入社會場景,從融合工藝和產品設計的角度出發,重新想像公物的形態及可能性。
​
圖片
王永棠
畢業於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與香港藝術學院合辦文學士 (純藝術),作品以繪畫為主,以它反映那緩慢的過程的特性與時代節奏的對立空間中,思考藝術品本身,實踐自我的想法、生活、信念以及本我的探討。
​
現擔任PlayDepot 藝術計劃主任,與不同藝術團體合作,硏習遊樂場的可能性。
圖片
余榮基
2008年畢業於倫敦金士頓大學建築系;2014年畢業於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與香港藝術學院合辦的藝術學士課程,主修繪畫;2015年獲教育局頒授自資專上教育基金獎學金。現任香港兆基創意書院空間研習導師。
​
余氏喜歡探索不同媒介創作的可塑性,把每一件作品都視為硏習,其創作由平面到立體,包括行為和公共藝術,現時主要創作媒介為繪畫。

主辦:
資助:
圖片
圖片
圖片
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
  • 最新消息
  • 藝術項目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加入我們
  • 中文︱EN